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

时间:2025-02-13 22:03:46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汇编15篇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汇编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1

一、科研实验室安全自查情况

1.学校科研实验室基本情况

1.1实验研究场所

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室共计14个,其中语音教学实验室7个,计算机上机实验室3个,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1个,模拟法庭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1个,摄棚1个。

1.2科研设施与装置

学院根据开设专业需要,配置了专业的实验器材,其中不涉及化学安全、辐射安全、机电安全、生物安全及危险品处置等。

2.开展安全自查情况

本年度开展安全检查6次,涉及全院所有实验室。

二、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建设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建设工作,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管理。通过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学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宋智

副组长:谷春祥、赵春玲

成员:任志飞、刘迪、王树海、杨迎天、谷春祥、宋智、赵春玲、郑丽娜、赵凤琴、刘彦清、王宇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办公室主任:王宇

各教学单位与实验室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实验室有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所有实验房间都有明确安全责任人。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确保检查工作彻底、没有漏洞。

三、自查发现的主要安全隐患

3.1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和学校的相关部署,定期对实验室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及值日值班制度健全,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应急预案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操作性强。

定期举办各种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活动,比如:组织师生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活动,并让大家实际操作。各实验室编印了《实验室安全手册》并发放到每一位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方面的知识传输和温馨提醒。

3.2现场管理

每个实验室房间门口挂有安全信息牌,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实验室张贴了针对危险源的安全警示标识,消防通道畅通,公共场所、通道无堆放仪器、物品现象;外开门不阻挡逃生路径;所有房间的钥匙均有备用;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实验完毕物品归位;不存在门开着而无人的现象;实验室内没有与实验无关的东西。

3.3安全设施

学校根据实验室情况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烟感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等),并正常有效。楼内有逃生线路指示图,并安装了应急指示灯;灭火器配备数量合理、种类合适,无过期现象,摆放位置利于取用;重点部位有防盗和监控设施。

3.4基础安全

各实验室有各自设备台账。高功率的设备与电路容量相匹配,仪器设备接地良好,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及时关闭电源。仪器设备运行、维护有记录。插头插座功率需匹配,无私自改装现象;大功率仪器(包括空调等)有专用插座,用电负荷满足要求;配电柜/箱无物品遮挡现象。

四、主要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

4.1针对主要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

实验室内重新布置明确的实验室使用条例等文件,按规定重新摆放了实验用品,责成相关部门,进行监控的增补。对于有隐患的门窗,及时进行维修。

4.2已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实验室内已经重新布置明确的实验室使用条例等文件,按规定重新摆放了实验用品。已经维修了有隐患的门窗。

4.3已制定整改措施尚未完成的安全隐患情况、完成时限

预计月底前,会完成剩余实验室监控摄像头增补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举措

各教学单位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网络多种等手段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同时,加大对实验教师的考核工作。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2

课程名称:

仪器分析

指导教师:

李志红

实验员 :

张xx宇

时 间:

xx年5月12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4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 ……此处隐藏12437个字……

1.学校应建立危险、剧毒药品帐册,从购进、入库、领用、使用、处理都必须及时、准确作好记录,做到帐物、帐帐相符。

2.学校应将危险、剧毒药品与普通药品分开存放(建立单独的保管室或专门的橱柜)。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对危险、剧毒药品要作经常性检查。药品柜、橱门上应贴上橱签,药品容器上应有标签,所有标签均应写明药品的类别、名称、纯度等级、数量及购入日期,标签应保持字迹清晰。确保药品容器的密封性。

3.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将危险、剧毒化学药品分类存放,相互保持安全距离,严禁混放;强酸、强碱要上锁保管,放在不为外人轻易获取的地方。严格保管好各类化学危险品和剧毒品,做到人离门锁。剧毒药品的管理应严格执行“四双制度”,即“双人验收、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双本帐册”。

4.任课教师领用危险、剧毒药品时,必须填写“危险及剧毒药品领用单”,交化学科教研组长批准后,才能向管理员按所需数量领取。领用的危险及剧毒药品在应用后,如有剩余仍由任课教师缴还实验室,并在原领用单上注明缴还药品的数量。

5.使用危险化学物品的教师及实验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6.化学危险、剧毒药品发现丢失、被盗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

三、废弃危险、剧毒药品的处置

实验后的危险及剧毒药品废液或残渣等应集中存放,由学校化学教师定期安全处理和销毁。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注:危险、剧毒药品的具体范围。

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危险药品:

①易燃液体:、汽油、乙醛、丙酮、苯、乙酸乙酯、甲苯、乙醇、1,2-二氯乙烷、己烷、二甲苯、原油、煤油。

②易燃固体:红(赤)磷、硫粉、镁条、铝粉、黄(白)磷。 ③氧化剂:过氧化钠、 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重铬酸铵、重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银、硝酸铜。

④腐蚀品:硝酸、发烟硫酸、硫酸、过氧化氢、溴、三氯化铝、盐酸、磷酸、甲酸、冰乙酸、乙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硫化钠、氢氧化钙、碱石灰、苯酚、甲醛。

2.下列中学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剧毒物品: 二氯化钡、氢氧化钡、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铅、溴乙烷、乙二酸、黄(白)磷(又是易燃品)、苯酚。

3.中学实验室不常用的危险品和剧毒品: 品种略(如苦味酸、氰化物、磷化锌、碳酰氯等)试剂的存放。

化学试剂在贮存时常因保管不当而变质。有些试剂容易吸湿而潮解或水解;有的容易跟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或扩散在其中的其他气体发生反应,还有一些试剂受光照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会变质。因此,必须根据试剂的不同性质,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妥善保存。一般有以下几种保存方法:

1. 密封保存

试剂取用后一般都用塞子盖紧,特别是挥发性的物质(如硝酸、盐酸、氨水)以及很多低沸点有机物(如乙醚、丙酮、甲醛、乙醛、氯仿、苯等)必须严密盖紧。有些吸湿性极强或遇水蒸气发生强烈水解的试剂,如五氧化二磷、无水AlCl3等,不仅要严密盖紧,还要蜡封。 在空气里能自燃的白磷保存在水中。活泼的金属钾、钠要保存在煤油中。

2. 用棕色瓶盛放和安放在阴凉处

光照或受热容易变质的试剂(如浓硝酸、硝酸银、氯化汞、碘化钾、过氧化氢以及溴水、氯水)要存放在棕色瓶里,并放在阴凉处,防止它分解变质。

3. 危险药品要跟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具有易发生爆炸、燃烧、毒害、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性的物质,以及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能引起灾害性事故的化学药品,都属于化学危险品。它们存放一定要单独存放,例如高氯酸不能也有机物接触,否则易发生爆炸。

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溶剂能腐蚀橡皮,不能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容易侵蚀玻璃而影响试剂纯度的试剂,如氢氟酸、含氟盐(氟化钾、氟化钠、氟化铵)和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应保存在聚乙烯塑料瓶或涂有石蜡的玻璃瓶中。

剧毒品必须存放在保险柜中,加锁保管。取用时要有两人以上共同操作,并记录用途和用量,随用随取,严格管理。腐蚀性强的试剂要设有专门的存放橱。

危险、剧毒药品的采购由学校化学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参照《xx省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提出申购计划。在做计划时,应严格控制易分解、易变质、剧毒等药品的一次采购量。申购计划应由教研组组长审核,报请学校领导批准。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15

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平安目标的实现,我院检验科根据xxxx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对涉及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他们生物安全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医院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我院现不能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的检查,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

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公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